“绿色能源+蓝色粮仓”实现发电养鱼两相宜 我国“海上风电+”成效显著
发布日期:2024-06-286月28日,在福建莆田南日镇海上风电场,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正式投产。平台不但能产生绿色电力,还是一座“蓝色粮仓”,实现了发电养鱼两相宜。
随着直径130米的巨大叶轮缓缓开始转动,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海上平台“国能共享号”正式投产,为千家万户带来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
所谓风渔融合,说的就是这个风电平台可以做到“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究竟是如何做到的?让我们一镜到底,看个明白。按照设计要求,在整个平台的中间围出了一个六边形的水池,下面挂上了双层的养殖网箱,下边的这个网箱里可以养殖5万尾深海鱼类。这样一来,整个平台水上可以发电,水下可以养鱼。
“国能共享号”位于莆田市南日岛附近海域,这里也是国家级的海洋牧场示范区。工作人员介绍,风渔融合平台的开发建设是一项跨界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开展能源电力、渔业养殖等跨领域融合研究。这种风渔融合达到了集约化利用海洋资源、跨产业融合发展的开发目标。
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风渔融合项目负责人唐永卫介绍,这个平台是深远海漂浮式风电与渔业养殖一体化设计概念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创新实践,推动形成“绿色能源+蓝色粮仓”的新模式。投产后,平台风电机组一天可满载发电9.6万度,约满足1万个家庭一天的生活用电需求;一个养殖周期,鱼品的收入能达到数百万元。
我国“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海上风电+”是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最大化利用海域资源是科学用海、集约用海的一种方式。除了风渔融合浮式平台所开创的海上风电与渔业养殖融合发展模式,我国“海上风电+”还有更多的模式与场景。
2023年,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实现海上风电可再生能源和海水直接电解制氢一体化,并在大海中利用海上风电驱动海水制氢。这次试验设计研制出1.2标准立方米每小时制氢的漂浮平台,制氢纯度达到99.9%—99.99%区间。据悉,科研团队目前正在推进100标准立方米每小时制氢的规模化试验。
2023年,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投产,这座平台上风机所发的电力用于海上油田群油气生产。自投运以来累计发电量超2800万度,节约燃油使用量5600吨,节约燃气使用量1400万方,为海上油气田的开发提供了经济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上风电工程分会副理事长林毅峰表示,目前,海上风电和海洋经济融合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主要的实现路径包括海上风电制氢、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的融合,甚至我们可以在海底建海底数据中心,实现清洁能源给数据中心供电。通过这种融合发展,可以进一步促进海上风电的降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
武汉华基环保建成行业首个研发中心 将牵头制定国家标准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彭宇、田钰杰)7月4日,记者从华基环保(武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华基环保”)获悉,由其筹建的“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滤筒滤料研发中心”
发布日期:2025-07-11 -
加速向“双碳”领域拓展,生态环保产业已实现全链条覆盖
拥有2万亿营收规模的中国环保产业正围绕服务“双碳”目标,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应用新一代智能和信息技术,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实现产业提质增效。 “生
发布日期:2025-07-11 -
广东环保集团充分发挥环保“全产业链”优势 绘出生态蓝图
在粤东粤西等地区青山绿林环抱之地,一项项重大工程正铺陈开来——挖机推平土坡,旋挖桩基直插地底,数百吨的重型吊机挥舞长臂,一座座垃圾无害化处置的重要阵地正拔地而起
发布日期:2025-07-11